热门搜索:和平精英 原神 街篮2 

您的位置:首页 > > 教程攻略 > 热点新闻 >到底是谁规定网盘下载文件必须先下App啊

到底是谁规定网盘下载文件必须先下App啊

来源:互联网 更新时间:2025-10-15 00:25

该说不说,都 2025 年了,AI 能帮你写代码,汽车能自己停车,电饭煲也能远程遥控煮饭。

但一让你接收个大文件。。。

我敢保证,一瞬间又会回到石器时代。

前段时间,编辑部的阿蛇收到了婚纱照摄影师的交付——一个百度网盘链接。

阿蛇点开链接后,痛苦开始了。

他下载了百度网盘 APP,接收验证码登录了账号,接着复制链接,转存选择下载,然后呢?

他看到了

下载速度 100 KB/S,下完要一天多。

阿蛇寻思自己拿个 U 盘坐高铁去摄影师那里拷贝,都比这快。

所以他充了会员。

买会员时,阿蛇又经过了一番计算:

是充一个月的 SVIP,还是买个下载券,买多久又才是最划算的?

到这,阿蛇已经全然忘了:原本,他只是想下一个婚纱照。

等等,我们停一下,你觉得这对吗?

摄影师是给阿蛇交付作品,阿蛇是客户。

结果客户要收个文件,得下载 APP、注册账号、转存文件、研究套餐、充值会员。

这就像你网购了个东西,快递到了,快递员却告诉你: 麻烦您先下载我们快递公司的 APP,注册个账号,然后充个会员,不然包裹一天只能搬一米。

这很不合理,但却是如今接收大文件的现状。

别误会,我不是只针对百度网盘。

夸克网盘、阿里云盘,绝大部分的网盘都有类似的套路:

必须下载 APP、登录账号、或多或少都会限速(百度网盘的限速几乎没法用)。

但问题本质是一样的:凭什么接收文件的人,要这么麻烦?

首先从技术上来说,接收方从网页上直接下载东西,完全可行。

蓝奏云、奶牛快传、文叔叔,都是 A 上传完生成链接,B 点开网页就能下载,不需要下载 App,也不用注册账号,更不会被限速到100KB/S。

哪怕早期的百度网盘,也支持网页下载大文件。为啥随着技术发展,反倒网盘们不支持了呢?


图源文叔叔


图源奶牛快传

至于限速的问题,适度限速防止滥用可以理解,但限到 100KB/s?

这不是限速了,是逼你交钱。

世超并不是说网盘不该赚这个钱,恰恰相反,网盘成本不低。

以百度网盘的阳泉数据中心为例:

12000台存储服务器,存储4000000TB数据

硬件成本:3.6亿/年(每台15万,5年折旧)

电费:1.156亿/年(每台24千瓦时,1元/度)

带宽费:1.44亿/年(每月1200万)

总计约6亿/年

平均下来,存 1TB 数据,一年成本150块

这还没算人工费、推广费、研发费以及大量免费用户占用的存储费。

网盘服务需要盈利,但应该向真正有需求的人收费。

比如需要存储空间的人付存储费。

给普通用户几十 GB 免费空间,不够用就花钱升级,这很合理。

需要频繁传输文件的人付传输费。

个人偶尔分享几个小文件,免费没问题。

但如果是摄影师、设计公司要频繁给客户交付大文件?那应该是发送方付费,而不是让每个客户都去办会员。

实在众口难调,也可以像快递那样提供“卖家包邮”还是“买家承担邮费”的选项,你总不能两头收吧?

需要高级功能的人付功能费。

版本管理、团队协作、视频转码、API 接口调用这些,用得到就付费,用不到就不花这个钱。

世超认为,目前市面上我能接受的传输模式,是类似于奶牛快传那种。

它就是发送方付费,接收方免登录、免下 APP 直接下载。

下载速度也能接受,世超实测办公室网络下,2.33GB 文件 7 分钟下载完毕。

但问题是,知道和选择这一类产品的人并不多。

因为这个市场存在强大的网络效应——就是越多人用 XX 网盘,你就越离不开 XX 网盘。因为所有人都在用,你不用,你就收不到文件。

而小众产品,由于均摊成本更高,总会进入恶性循环。

比如一个只有 1 万用户的平台,它服务器要租,CDN 要买,程序员要养。这些是固定成本,你是服务 1 万人还是 10 万人,该花的一分都少不了。

用户少导致成本高,成本高就要收费,一收费用户跑得更快。要么关门大吉,要么不断缩水续命。

不难看出,奶牛快传似乎正在这一个循环中。它的价格已经涨到 49 元/月( 官方首页还写着 39 元),比百度网盘 SVIP 还贵。

2 年内,奶牛快传的免费额度也迎来了两次调整:

2024年2月,免费用户存储空间调整为 5GB,2025年6月,这个数字又调到了

600MB。

所以我们现在也陷入了一个闭环:

新工具出现 → 免费真香 → 工具开始收费、涨价 → 用户逃离 → 回到百度网盘 → 等待下一个新工具。

目前市面上体验最好的,应该是 QQ 最近才推出的闪传功能,最大支持 10GB。办公室网络下, 2.3GB 文件,网页下载只要 1 分 40 秒。

但兄弟们也别高兴太早,人家已经写明了“限免中”。能不能拯救这个市场,就看定价了。

我认为,接收文件变得如此繁琐,从来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商业上的问题。

当你被要求下载 APP 时,你就多了个可以给你推消息的应用;当你被要求登录时,你的手机号就进了人家的数据库;当存储和传输绑在一起时,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有可能得掏钱。

平台的 KPI 是好看了,但用户收文件却越来越折腾。

最讽刺的是,我们都接受了。

就像温水煮青蛙,从网页到 APP,从免登录到登录账号,从不限速到限速。

或许真正的问题不是有没有更好的工具,而是我们为什么不再质疑这种不合理。

热门手游

手机号码测吉凶
本站所有软件,都由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你的版权,请发邮件haolingcc@hotmail.com 联系删除。 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12-2013 haoling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