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互联网 更新时间:2025-07-03 13:24
2024年9月“并购六条”新政实施以来,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资产重组热潮。据不完全统计,超过260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了重组计划。然而,在这波并购浪潮之下,暗流涌动——仅2025年上半年(截至7月1日),半导体行业公开宣布终止的并购案例就达11起。这些叫停的交易,深刻揭示出当前半导体领域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所面临的多重挑战。
通过对这11起终止案例的梳理,可以发现几个显著特征:交易核心条款无法达成一致是主要原因,占比高达81.8%(共9起)。典型案例包括深康佳收购宏晶微电子、东软集团收购思芮科技、光智科技收购先导电科等。此外,跨界并购也遭遇困境,占比27.3%(共3起),如双成药业拟收购奥拉股份、奥康国际拟收购联和存储均以失败告终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超过三分之一(36.4%,即4起)的交易在公告后不到四个月内便宣告终止,其中光洋股份收购银球科技仅历时13天,英集芯收购辉芒微电子也仅持续了14天。同时,绝大多数(90.9%,即10起)的并购方案中包含配套融资安排,例如艾森股份收购棓诺新材、汇顶科技收购云英谷等。
那么,为何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总是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?通过分析相关数据与案例,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核心问题。
关键障碍:核心条款难统一,利益难以调和
并购对价作为交易的核心环节,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分配。一旦出现分歧,极易导致交易破裂。尤其是在半导体行业,企业融资轮次多,投资人类型复杂(PE/VC、产业资本等),退出诉求各异。企业的估值受到市场环境、技术前景、竞争格局等多种因素影响,缺乏统一标准,使得价格谈判异常艰难。
在高达81.8%(9起)的终止案例中,交易双方明确表示失败原因在于“未能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一致”。这背后反映出深层次的问题:价格分歧往往是最大阻碍,例如汇顶科技收购云英谷最终因价格谈不拢而告吹。支付方式的选择同样是博弈焦点,如艾森股份收购棓诺新材、英集芯收购辉芒微电子等案例表明,采用现金、股份还是可转债组合支付,直接影响风险分担、控制权转移节奏及各方收益,成为谈判难点。此外,诸如对赌协议、业绩承诺、整合路径、管理层去留等细节问题,也成为压垮交易的最后一根稻草,往往需要大量协调却难以满足所有方需求。
跨界并购:理想美好,现实严峻,整合难度大
跨界并购本身属于监管重点,“并购六条”进一步强化了信息披露义务和中小股东权益保护。“924新政”虽明确了鼓励跨界发展的方向,但在实际操作中,跨界并购的商业逻辑、整合能力及成效仍是监管关注焦点。
试图“跨界进入半导体”的案例(如双成药业、奥康国际)纷纷折戟,凸显出这一路径的固有难题。深层原因是认知鸿沟与市场对协同效应的怀疑。传统行业公司往往低估了半导体领域的高技术门槛、长研发周期及独特生态规则,市场普遍质疑其是否仅为炒作概念以及是否有能力实现有效整合。被收购标的也可能担忧战略方向改变或资源投入不足。
因此,此类交易面临更严苛的监管审查与舆论压力,在应对交易所问询函和二级市场反应时更容易动摇交易基础。
外部压力:政策变动与市场波动叠加
传统企业缺乏半导体产业经验,盲目跨界易陷入“技术误区”,而半导体属战略性产业,监管部门对“炒概念”式并购从严把控。“并购六条”新政加强了对交易规范性、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要求,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。交易所对半导体并购的问询集中在“技术协同性”“估值合理性”“内幕交易”等方面。合规成本上升与方案调整空间收窄,可能促使部分项目(如康希通信收购芯中芯科技案例中提及“短期内实施条件尚不成熟”)选择主动终止。
与此同时,半导体行业本身的周期性与资本市场波动相互叠加,竞争激烈,业绩承压已成常态,外部环境变化为并购带来更多不确定性。许多半导体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佳,部分标的资产连续亏损,使买方在评估价值和发展潜力时更加谨慎。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的审核日益严格,对交易合理性、必要性及信息披露要求更高。从问询函内容来看,毛利率、存货、客户、核心技术等问题均为重点,若企业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,则只能选择终止交易。此外,上市公司股价(作为支付工具之一)和标的估值预期极易受市场影响,若在漫长的谈判期内发生重大变故,原有交易基础可能瞬间瓦解。
“快闪式”终止:尽调不充分与决策仓促的警示
光洋股份(13天)、英集芯(14天)、奥康国际(15天)等案例在公告发布不久后即迅速终止,值得引起警惕。这种“快闪式”终止通常暴露出企业在并购前期准备严重不足:尽职调查可能不够深入,未能全面识别潜在风险;或者决策流程存在漏洞,甚至可能是受行业投资热潮推动而“仓促上马”,一遇阻力便迅速撤退,体现出战略定力与专业准备的欠缺。
另一方面,半导体企业技术密集、资产轻量化,核心技术专利、研发投入的真实性难以核实。部分拟IPO或曾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本身存在财务问题,一旦在并购过程中暴露,也可能导致交易终止。对于这类企业而言,并购为其提供了替代上市路径的机会,但估值差异较大。投资机构为追求最大回报,往往提出较高估值要求,而上市公司则需综合考虑并购成本与风险,双方在估值上的分歧可能导致交易搁浅。例如英集芯收购辉芒微电子案例,就因交易对价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在14天内终止。
破局之道:真正实现产业协同的关键路径
半导体并购热潮背后,映射出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。然而高比例的交易终止率也暴露出“盲目跟风”“能力错配”等问题。交易条款分歧、行业困境、监管审查、小市值公司挑战、跨界整合困难以及估值差异等因素交织在一起,构成并购失败的主要诱因。要降低失败率,必须回归本质,未来应从以下方面着手:
首先,应通过深入尽职调查和基于技术壁垒、市场地位及团队能力的理性估值,摒弃炒作行为,并建立适应行业波动的弹性估值机制。其次,针对支付结构、风险分摊等关键问题,设计灵活多样、可分阶段推进的交易架构,以平衡买卖双方利益。再次,应加强政策引导,推动产业协同,鼓励龙头企业主导同业整合,减少跨界“闯入者”。对于有意跨界的企业,应审慎评估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技术理解力、资源整合能力和长期投入意愿,避免盲目进入。最后,交易方案应前瞻性地预留政策调整与市场波动的空间,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。唯有尊重产业规律,聚焦真实协同,才能在并购浪潮中淘得真金,推动半导体并购由“数量扩张”向“质量提升”转变,真正服务于产业链自主可控目标。
半导体并购的本质,是技术壁垒、资本博弈与产业规律的深度碰撞。在这场热潮中,企业更需保持清醒——并购不是捷径,而是考验协同能力的系统工程。只有敬畏行业、尊重专业,才能穿越周期,实现真正的价值增长。
光遇6.19大蜡烛在哪里
蛋仔派对超燃竞技场巅峰赛段位继承规则 段位重置图
绝区零伊芙琳密友同行逸趣事件全位置的攻略
《原神》梦见月瑞希是常驻吗介绍
Switch 2第三轮抽选引热议 Switch 2与中村悠一登顶X趋势榜
鸣潮布兰特培养材料是什么
职业小知识最新答案6.5
饿了么怎么关闭消息通知 饿了么关闭消息通知推送步骤一览
qq画图红包蓝莓怎么画?QQ画图红包蓝莓画法分享
燕云十六声何处无坟任务怎么做
《魔兽世界》风暴焦灼的珍宝领取方法介绍
《王者荣耀》镜破晓神光皮肤上线时间
《雷霆战机:集结》兑换码大全2025
云绝区零官网在哪
《现代战舰》华清获取攻略
三角洲行动s3赛季手册快速升级方法
永劫无间手游互创之夜兑换码大全
原神核爆队阵容有什么 核爆队阵容搭配推荐
符文工房龙之天地一修大师修改器在哪里下载
逆水寒手游潮光内功怎么搭配
手机号码测吉凶
本站所有软件,都由网友上传,如有侵犯你的版权,请发邮件haolingcc@hotmail.com 联系删除。 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12-2013 haoling.cc